欢迎访问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网站!

河南省人民政府

首页 > 要闻动态 > 市县动态

【打印】

【字体:

濮阳市打造政务服务“同心办”品牌 做豫鲁合作发展行动派

时间:2025-04-25 来源: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

  近年来,濮阳市认真落实《鲁豫毗邻地区合作发展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豫鲁毗邻濮阳、聊城、菏泽三市“跨省通办”零障碍提升行动,以“三个聚焦”打造协作为民的“同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推动实现豫鲁跨省办事零障碍。

  一、聚焦群众需求,梳理“跨省通办”事项清单

  一是坚持问需于民。把群众呼声作为服务“第一信号”,按照需求量大、覆盖面广、办理频次高的原则,结合办事企业群众旅居养老、就业创业、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异地办事清单摸底,梳理出140项高频“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涵盖社保、医保、公积金、公安、税务、司法公证、企业开办等领域。二是优化前端服务。与聊城、菏泽两地政务服务大厅加强沟通,分别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机制、通办清单等内容,双方根据办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群众反馈的诉求,动态调整事项清单,不断扩大“跨省通办”事项范围。三是扩大知晓度。通过“濮阳政务”微信、抖音平台以及“濮小政”AI智能客服,加强“跨省通办”业务政策宣传,并根据办事需求变化以及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动态调整事项清单、办理流程。

  二、聚焦工作合力,打造协同高效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上下全覆盖的服务团队。牵头组织7个县(区)政务服务中心、9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及有条件的村(居委会)服务网点,建立了“1+7+N”跨省服务团队,吸纳专兼职帮办专员、助企服务员960余人,形成“跨省通办”主力军,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网点建立“跨省通办”工作专班,负责“跨省通办”业务推进、协同联动和人员培训,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开展“跨省通办”工作。二是建立跨省政务办理联动机制。设置“跨省通办”服务专窗,提供综合咨询服务、业务受理及跨省帮办等服务,与山东菏泽、聊城两地政务服务中心商定通办清单、程序,开展跨省合作,实现两地政务服务专窗双向互通,推行要件审核收寄、兜底代收代办的“一站式”服务机制,由“分散办”变“联动办”。同时,配备现场导服专员,由导服专员提供“跨省通办”事项咨询答疑、办事材料代收代办、网办指导等服务,实现跨省业务不仅能办,而且好办、快办。

  三、聚焦精准服务,夯实两地通办模式

  一是“帮办一对一”解决跨省事项“不会办”问题。积极发挥“跨省通办”窗口帮办专员作用,采取“手把手”“面对面”指导模式,一对一协助群众通过“政务APP”“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国家医保服务平台等工具完成跨省事项办理,避免群众来回跑。比如,濮阳政务大厅帮办专员为来濮办事的聊城市莘县一名群众通过“爱山东”APP在线申请了无犯罪证明。二是“协办线连线”解决跨省事项“不好办”问题。积极推行线上线下协同办,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各部门业务专网,由公安、公积金、医保、司法公证等业务窗口直接受理群众跨省事项,在建立授权信任机制的基础上,打造“标准规范、相互授权、异地收件、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近日,山东聊城一名群众在濮阳政务大厅顺利办理了个人因私护照,一名在濮阳缴纳公积金的群众在聊城阳谷县买房,通过两地联动顺利提取了住房公积金。三是“难办点对点”解决“不能办”问题。依托市、县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针对无法通过网上办或掌上办的跨省事项,通过大厅工作人员电话对接、视频核验、两地联动、属地审批、快递送达结果等举措,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办”。去年以来,在范县行政服务中心协助和各相关部门支持下,山东莘县4个镇2万多名群众“跨省”用上了河南范县的水电和燃气,实现了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和医保跨省缴费报销,解决了群众上学、医疗等一大批急难愁盼问题。

  通过与山东菏泽、聊城建立畅通的“跨省通办”合作机制以来,推动实现豫鲁毗邻地市跨省办事“零障碍”,2025年以来,共办理各类跨省通办事项8096项,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