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网站!

河南省人民政府

首页 > 要闻动态 > 市县动态

【打印】

【字体:

商丘:网格筑基强底座 数据跑路提效能

时间:2025-08-27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8月19日,商丘市“十四五”发展巡礼报道采访组来到永城市采访。在永城市高效能治理指挥中心的显示屏上,全天实时更新着由全市1.36万名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同时在后台由人工智能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在永城市政务服务中心,从入门到办事完成,身边随时有身穿红马甲的“小永帮办”志愿者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在永城市的农村和社区,不仅在事件出现时有工作人员迅速处置,很多时候,在事件有苗头的时候,就会有人提前“登门服务”……

  永城市位于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人口168万人,治理体量大、流动性强、风险点多,传统治理模式面临严峻挑战。永城市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网格化为基础,以大数据为支撑,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高效能治理新路径,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从“分散管理”向“系统治理”转变,成效显著,群众幸福感满满。

  党建引领网格筑基 打通治理“末梢神经”

  “我们村共划分了4个网格,网格员都是党员,还吸引老党员、热心群众、艺术家当兼职网格员。现在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永城市演集街道办事处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红亮在该村村室对记者说。

  今年7月,时庄村一名网格员了解到村里有几位兄弟因为继承宅基地问题产生了矛盾,然后立即上报。陈红亮随之召集村里的网格员和部分了解情况的老党员开会。找准问题症结后,他把几位兄弟叫到村室,经过一番耐心调解,几位兄弟当场签了协议。

  时庄村坚持网格员每日巡查上报信息,党员带头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真正实现了“党组织覆盖到网格、党员作用发挥在网格、网格筑牢治理底座”的目标。时庄村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等称号。

  时庄村是永城市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在基层治理中,永城市坚持把基层党组织作为治理体系的“主心骨”,党建引领、网格筑基,推动党组织向网格、小区、楼栋延伸。全市31个镇(街道)782个行政村(社区)被精细划分为3824个网格;配备网格长1415名,专兼职网格员8490名,网格警859名,构建起了“一长一员一警+N”的网格全覆盖工作体系。

  数智加持平台聚合 实现综治“一屏观全域”

  “这是我们与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合作建立起来的高效能治理平台。我们以省委16个专项攻坚行动为重点,以综治平台为基座,把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作为‘总客服’,打造互联互通、多源聚合,集风险预测、预警、预判、处置于一体的高效能治理平台。”在永城市高效能治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

  在大屏幕上,想了解任何一条信息,只需要点进去,什么时间采集、派发给何部门处理、处理进度、过程分析、事件总结等一目了然。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平台整合了永城全域内的人、房、企、事、物和公安、信访、应急等37个部门平台近3年的数据216万条。目前已经完成了网格、人员、房屋、企业(单位)、机井等数据的落图,并支持从县级到乡级、村级、网格的四级显示,从而构建起了覆盖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网络舆情、乡村治理等16个重点领域的“数字治理大脑”。平台还具备多维感知、秒级预警能力,开发出了8大数据分析模型,实现对风险“红橙黄蓝”四级智能预警。近日,智能预警模型通过舆情分析,对一起网上过激言论提出预警,指挥中心立即调度,有关部门及时介入,成功化解了一起跨省医患纠纷。

  永城市高效能治理平台按照市、县、乡、村、网格五级响应机制和“发现—上报—交办—办理—反馈—评价—归档”七步处置流程,依据事权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循环机制的闭环处置流程。平台推出的“码上解忧”二维码,简单易学,群众扫码即可上报问题,网格员手机端实时能接单处置,从而在永城形成了“人人都是网格员”的共享共治氛围。

  今年7月,崇法寺街道网格员通过“码上解忧”上报一起油罐车泄漏事件。平台下发指令,多部门联动,4小时处置完毕,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体现了高效能治理平台的响应速度和处置效能。

  今年上半年,永城市GDP同比增长6.8%,新增城镇就业5157人,赴京赴省走访量同比下降12.5%,刑事警情下降12%,工矿商贸和消防实现“零亡人”,治理效能切实转化成为发展实效和民生实惠。

  减负赋能优化环境 群众办事有“小永帮办”

  8月20日下午,永城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办公室组织各牵头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再次开展为基层减负工作集中研判活动。

  永城市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将减负赋能作为提升治理成效的重要抓手,针对性开展了村(社区)工作机制、挂牌事项、证明事项、借调人员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清理“滥挂牌”村720个、社区62个,清除不在目录内的各类标牌标识1214个,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释放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的群众满意度,永城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了“小永帮办”“一窗通办”“五免服务”。

  “今天,我们大厅共有60位‘小永帮办’志愿者为办事的群众服务。”在永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志愿者孙营营向记者介绍。

  永城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组建了一支“小永帮办”队伍,严格按照“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进度随时查、服务可评价、结果免费寄”的服务标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政务服务,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等服务,还推出了预约办、延时办、上门办等人性化服务。

  “小永帮办”队伍与志愿者服务台、红色代办区和24小时自助区结合,形成强大的帮办代办合力,日帮办500余人次,需求响应率100%,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办事效率。

  为进一步让群众办事更省心,永城市优化升级了“一窗通办”功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城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对全市262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行动态梳理规范,整合设立企业开办、工程建设等6大综合服务区,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模式,办事环节大幅精简。

  记者感言

  严肃的“治理”变成了有温度的“智理”

  在市级治理平台的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不断刷新,一个个诉求得到响应,一条条指令高效流转;从市区的繁华街区到乡村的田间地头,1.36万名网格员在日夜穿梭,收集信息,服务群众,将高效能治理的成果,转化为群众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走进永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穿着红马甲的“小永帮办”志愿者热情地为你跑腿,让你随时随地如沐春风……

  勤快的网格员、热心的群众、高效的平台,把“碎片化”的信息融合成了“系统化”的数据库,把“被动响应”的有关部门转换成了“主动出击”的服务员,把冷冰冰的“治理”变成了有温度、有情怀的“智理”。(蒋友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